东湖评论:问诊“学习困难”不可盲目跟风
近期,《工人日报》一篇《“学习困难”要去看医生吗?》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中指出,全国部分地方出现“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的现象,不少家长抱着提高孩子成绩的心态前来就诊,甚至还有家长希望借此来“管教”孩子。
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有部分孩子存在着神经发育障碍等先天性疾病,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通过专业的干预和科学的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提升学习能力。对于这些孩子,去医院就诊非常必要,也是正确选择。反之,如果非先天性的身体疾病,贸然将孩子送去问诊,寄希望于“诊”出好习惯、“诊”出好成绩,无疑于镜中花、水中月,看似美好实则虚无缥缈。更重要的是,过度医疗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甚至是伤害,让孩子变得更加抵触学习,从此荒废学业。
从根本上看,“学习困难”诊疗的火爆,反映出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一方面,家长们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培训辅导、真题金卷齐上阵,让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变得黯淡无光;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让学生深陷书山题海,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各种攀比、内卷也加重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致使一些孩子视学业为“洪水猛兽”,通过放纵自我来逃避学习。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家长,要时刻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被一时的分数和排名乱了阵脚、慌了心神,要深入分析成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敞开心扉的沟通、亲密无间的陪伴,打开孩子的心结,激发孩子向上的热情;作为学校,要把培养学生主动的求知精神、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心关爱,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激发学习的“源动力”。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规范诊疗行为,不能让个别不法牟利者钻了空子、误了孩子。
总之,无论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多一些刀刃向内的自我反思,少一些盲目跟风的急功近利,放慢脚步、摆正心态、静待花开,才能让孩子们从“学习困难”的泥沼中挣脱出来,还孩子们一个五彩斑斓的明媚春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奥(武穴市委组织部)
责编:曾达飞【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