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菜市场代炒”兴起,多点“锅气”式的热辣滚烫
近日,上海、深圳、浙江等多地的菜市场内,出现了“代炒菜”业务,顾名思义,就是帮着顾客把菜炒好——在菜场买好菜后,只要在“代炒菜”档口付上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的手工费,就可以实现“从摊贩手中接过新鲜食材,拎着热乎的现炒饭菜回家”的全过程。
代炒的“锅气”热辣滚烫,夹杂在一众网友“建议全国推广”“这样好吃卫生又不贵的餐点再多来一点儿”的点赞支持声中当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事实上,“代炒”并非新生事物,2022年以来,时有上门代厨代炒的自媒体作品频频出圈,早在2014年,私厨上门类APP更是曾经风靡一时,甚至有“美食界滴滴”美誉,得到一众资本追捧。此次“菜场代炒”的再出圈,更令人耳目一新的应当是消费场景的更新变化,让菜市场默认已被固化的商品属性边界得以拓展延伸,将所有旧元素组合在一起,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对于那些已经更上一层楼的代炒菜菜市场,做到了人无我有,这种细小有益、拆解重构的“微”创新智慧更值得大众瞩目、借鉴、学习、吸收。
从商业模式来说,“菜场代炒”“上门代厨”等一众“代炒”业务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年轻群体喜闻乐见。对于忙于工作又想拥有精致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在家里吃一顿家常菜或许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然而,现实是大部分年轻人要么厨艺不精,要么实在没有精力再应付锅碗瓢盆。于是,“代炒”服务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并迅速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它们的背后,恰恰符合当下对“替身经济”的定义范畴,年轻人通过支付金钱来购买时间与服务,这种新兴的供需关系正在催生一批新的消费市场,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同时也为传统消费模式带来了形式上的革新。
从市场管理角度而言,“菜场代炒”业务的边界拓展,为传统菜市场的换血升级提供了思维理路。传统的菜市场由于商户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不透明,且对配套设施及环境改造投入较低,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脏乱差”的印象。想要重塑菜市场的地位,就要能跟得上时代进步,跟得上需求提升,进行更彻底的现代化转型。这次悄然兴起的菜场代炒档口,提供看得见的新鲜和便捷,其实就是菜市场服务升级的一种重要创新。它既为管理者介入菜场管理监督提供了切口,又能作为加强便民措施的新突破口,还可皆由此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多年前私厨APP的无疾而终可能的确昭示着这一类服务的O2O渠道尚不成立,也就是说,“菜市场代炒”未必会成为资本的新赛道。但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看,“代炒菜”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未来需要通过配套服务的提升,进一步引导,让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及品牌化的方向,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总之,“菜市场代炒”是时代需求激荡变化下的必然产物,但能走多远仍然未完待续。它终究与民生息息相关,期待这样的微创新多一些,老百姓的生活美一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宇昕(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