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麻姑文化融入农业产业化

初秋时节,走进南城县上唐镇上舍村麻姑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禾苗翠绿,风吹稻香。晨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明正穿梭稻田,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脸上乐开了花。

2021年,陈小明与江西麻姑实业集团签订麻姑稻种植订单,尝到了产业化的甜头。合作社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实施“稻蛙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好山好水育好米、优质稻米不愁销、价格年年有上涨”。

为全面推进传统米业现代化,南城在大力发展大米精深加工、叫响麻姑米粉品牌的同时,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将麻姑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为优质米粉赋予长寿、健康等文化内涵,让消费者感受麻姑文化新魅力,以此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如今,南城拥有米粉加工企业2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去年,全县生产米粉干7.7万吨,生产鲜湿米粉4.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今年1至7月,米粉产业实现产值9.01亿元,同比增长6%。

接二连三,全链打造,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严把种植源头关,突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南城已建立麻姑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7个,基地核心区面积1万亩,辐射区面积超20万亩。

“县里通过建立健全生产追溯体系,打响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上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生态化、标准化种植的优质麻姑米每斤均价6元以上,是普通大米的两倍多。”南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洪斌告诉记者,县里以建设米业产业链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规模经营为基础,构建以订单生产为抓手、技术服务为支撑、标准化生产为依托的产业发展体系,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结出丰硕果实,小稻米形成了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县麻姑稻种植订单面积达27.6万亩,带动和辐射农户2万余户。

走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南城米粉最大链主企业——麻姑实业集团米粉生产车间,生产线上机器轰鸣。麻姑实业集团生产部经理刘小毛告诉记者:“企业产品订单同比有所增加,除了米粉、大米,其他产品需求量均在增长。”

为将小稻米做出大文章,麻姑实业集团在延伸产业链上下“绣花功”,加强精深加工环节研发,引导生产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功能性食品,重点开发母婴市场、旅游市场,在原料循环利用中将稻米“吃干榨尽”,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将“米袋子”变成农民致富“钱袋子”。目前,该企业年加工1.6亿斤稻米。

“我们紧盯科技创新,通过‘揭榜挂帅’,与湖南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绿色米粉生产工艺,日产200吨智能米粉生产线已建成,打破了米粉行业在分选、包装等环节依赖人工的传统做法,填补了智能分选包装方面的空白。”麻姑实业集团董事长熊炳生说。

在科技兴企同时,企业还注重文化传播,挖掘麻姑文化中孝敬、长寿、和谐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讲好新产品文化故事,让消费者感受到文化润心魅力。带着文化的力量,麻姑实业集团拥有的麻姑贡米、麻姑米粉、江西米粉三大系列100多个新产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中城市建立区域品牌营销网络店120多家。同时,通过自营出口,麻姑米粉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多万美元,让麻姑系列产品与麻姑文化一起走进千家万户,名扬世界各地。

全链融合,以文兴业,全面提升南城米粉品牌附加值

麻姑实业集团的创新之路,只是南城延伸“一粒米”产业链,以文兴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

为提高优质稻米附加值,南城围绕提高粮食综合效益,积极引导农户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环节,促进粮食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重点打造米粉产业;通过信贷、税收等多项政策扶持,帮助企业着力开发紧跟市场需求的优质食品,促进粮食工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截至目前,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就有10多家,每年转化原粮4亿斤以上。

全链增效益,文化唱大戏。为实现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城坚持以文铸魂、文旅融合、产业赋能,加大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商旅文融合,激发产业新活力。

徜徉南城城乡,中国麻姑文化之乡魅力四射,麻姑雕像等十大工程相继竣工,麻姑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麻姑文化研究成果斐然,定期举办的麻姑文化节、麻姑系列产品推介会、麻姑文化研讨会等,有力提升了麻姑文化影响力。

南城积极组织当地大米加工企业参加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节、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等各类展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探索美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通过举办麻姑山七夕长寿水粉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激活南城文旅市场消费潜力,形成以工强农、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米粉产业与文旅产业比翼齐飞。其中,麻姑集团大力弘扬稻作文化,建立麻姑米原生态种植基地,打造传统米粉制作技艺农耕博物馆,成为四方游客的打卡点,为麻姑米产业化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