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大门越建越远被骂“花式圈钱”,观光车票比门票还贵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原标题 | 景区大门越建越远,背后是花式圈钱?

记者 | 李明子

编辑|闵杰

运营编辑 | 王琳

捆绑售票、多次收费、甩客‍

景区交通是如何圈钱的?

提前一个多月规划的西北之旅,禾梓将最后一站放在了黄河石林。禾梓和家人专门选择淡季出游,租车自驾,但还是没逃过景区套路。

禾梓发现,只能选择景区内的运营车,交通套票和门票捆绑销售,大巴车、观光车这两项必选,共计68元/人,比每人40元的门票还贵。

而同样是淡季,两个月前去的游客还可以自驾进入景区。按照景区官方售票页面上的视频宣传,一旦黑山峡水利工程启动,石林中海拔1380米以下部分将被淹没,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大巴车是过22道弯坐的,观光车是进入饮马沟大峡谷坐的,这两段路线不同,哪个都不能省。”黄河石林景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冬季人少,开春后游客增多,考虑行人安全和停车问题,不能开车进景区。

由于近期大峡谷有落石,观光车线路不通,景区员工建议游客走水路进入大峡谷。不过,乘坐游轮只能购买168元/人的“门票+交通套票+游轮”的大套票。“买了可以不坐,观光车不坐也不能退,而且不能单买游轮票。”景区工作人员说,目前就是这样设置的。

从大巴车落客点到游轮登船点往返5公里,游览饮马沟大峡谷需往返9公里。“如果体力都消耗在前期徒步上,后面就没力气爬观景台了。”景区员工耐心劝说,观景台在石林最深处,下车或下船之后,还要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这段只能步行。

“抱着‘来都来了,别留遗憾’的心态被痛宰一刀。”禾梓说,为了给后程游览保存体力,不得不为前期路费买单,关键是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故意拉长距离,甚至在不太合理的距离上设置景区内的接驳交通,并收取额外费用,实际上是较为明显的制造额外盈利点的行为,同时涉嫌以园中园、票中票的形式来盈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指出,小交通提供了便利,同时减轻环保压力,不建议免费,但其本质目的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而不只是用来提高景区经营利润率。“很多景区吃相过于难看,当然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01

“花钱坐了一圈车”

作为旅游爱好者,频繁遭遇的景区内交通收费,让禾梓感觉到防不胜防。

最夸张的一回,禾梓在宁夏水洞沟5A级景区里乘坐了十几种交通工具,电瓶车、驴车、马车、竹筏、骆驼、沙漠越野车轮番上阵。“景区很大,小景点之间几公里远,途中没有可玩项目。”禾梓回忆,景区门票有各种减免规则,没想到钱都花在了小交通上。更令她感受不好的是,该景点作为文保单位的人文内容并未被深入挖掘和呈现,唯一记忆点就是“花钱坐了一圈车”。

@类能能

“印象最深的是达古冰川,景区内小交通费用加一起是门票2倍多。”禾梓每年都会安排一两次家庭出游,自驾或包车,在当地深度游十天左右。伴随女儿长大,这样的家庭活动已经坚持了23年。去年秋天第二次游玩川西,达古冰川是整个行程中最贵的一站,一家三口的门票支出就达1000多元。

驱车到景区大门后,换乘“和门票捆绑销售”的大巴到索道口,每人再花180元乘索道从谷底到海拔4860米高的雪山山顶。“风景绝美,费用也是真的贵。”

达古冰川的缆车。

达古冰川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风景游览区规划面积210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面积632平方千米。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从大门到索道口单程30多公里,不允许自驾进入,“单买门票进不去”,山区海拔高,“没有栈道,不能徒步”。

“只买门票,根本没法儿玩。”禾梓明显感觉,景区越建越大,徒步游玩越来越难,原来从公路就能看到的景观,也被层层围在景区深处。

她2009年夏天去北疆时,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从门口到核心景区步行不过1个多小时,还能边走边玩。

现在去巴音布鲁克,虽然线上购票有单买门票的选项,“但区间车票是必须买的”。景区工作人员解释,就算是老人、学生等门票减免群体也必须买区间车票。“从大门到景区,单程45公里,你要走进去?”

刚从新疆自驾游回来的林橙,也在吐槽喀纳斯景区内的区间交通。

按照景区要求,自驾游客要把车停到贾登峪停车场,乘车或步行到景区门口,再走10分钟到售票处,一日门票和观光大巴共计230元。大巴车把游客从大门送到景区里的换乘中心,这段路程要花1个多小时。到换乘中心后,有5条前往不同景点的路线,可免费乘坐,其中就包括必须单独预约门票的观鱼台。但问题是,五条路线终点彼此不互通,想去下一景点,必须先回到换乘中心。“简直是人为制造拥堵。”

@淼淼M

景区小交通换乘次数越来越多,区间车越等越久。林橙想打卡的三湾,正好在大门到换乘中心的观光路线上,但大巴车进景区时中途不停,只能出景区途中下车游玩。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回程大巴上,下车的人永远比站点等车的人少。林橙绝望地看着一辆又一辆车开过,就是上不去。她算了下花在区间车上的时间,起码四个半小时。“景色很美,但不想再去了。”

“景区内交通路线设计复杂,有些可能是利益驱使,有些可能单纯是专业度不够。”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分析,游客之所以吐槽小交通,无外乎费用过高、并未便利出行、没有增加旅游体验感等几种主要原因。

好不容易乘车游完全程,才发现出景区必经商业街,商业街还越修越长。

张佩今年夏天去贵州黄果树景区,就被观光车“甩客”,放在了商业街口,而不是景区出口,愣是顶着太阳被迫逛街,关键每家店铺买的小商品都差不多。“花了钱、遭了罪,还没新收获。”

黄果树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想少走冤枉路,点对点车接车送,走专属通道,可以多花钱买“要客VIP”,门票、要客服务和扶梯共计338元。

景区大门越建越远和花式收割游客的小交通,已经成为很多景区的常规操作。然而,在大众旅游时代,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的质量与体验感。

“景区要警惕一味靠小交通创收的行为。”曾博伟提醒,当景区强制消费小交通,并将其作为提高营收的潜规则,不仅降低了游客满意度,也降低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口碑,从旅游的长期经营效益来看,可能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行为。

02

越建越远的景区大门

“二十年前出门旅游,车子通常能开到景区门口,下车就能玩。”曾博伟对比,如今景区最直观的变化之一,是大门建得离核心景区越来越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最初是因为原有设计已经不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游客量”。例如,云南石林2011年首次升级改造就包括外移景区大门,同时启用了新的游客中心、停车场、景前区休闲公园和游客集散广场,实现游览区与服务区分离。

据魏翔观察,国内自然风景区内流行电瓶车一类小交通的时间在2009年前后。“主要源于各景区开始受到来自环保部门的压力,必须对景区环境管理、承载力管理和容量管理进行更加科学地配置。”

当时,“低碳旅游”概念刚被提出不久。到2009年12月初,《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将“低碳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

而对旅游目的地的“低碳建设”改造,主要就是新建生态停车场,禁止机动车入内,使用电瓶车、新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出于保护环境和增加游客体验度等需要,游客中心逐渐被迁移到核心景区之外,大门也越修越远。

“谁也没想到,由此带来了负向激励。”魏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很多景区发现通过摆渡车等小交通能够提高景区实质收益率,从而解决很多景区单体利润率不足的问题。

据和君咨询发文统计,几年前主板上市的景区企业交通业务的毛利率平均达到64.93%,远高于20.43%的旅游服务类业务和27.6%的酒店业务。并且,交通业务的毛利润占总毛利润的比例平均为68.74%。小交通显然已经成为景区的重要盈利来源。

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意见,推动降低偏高门票价格的同时,已经提出“不得明降暗升”,不能在降低门票价格同时,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近日,四川省发改委向各市(州)发改委、省管旅游景区发布了《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景区内交通工具、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的交通工具,除因安全、环保等确有必要统一乘坐外,不得强制要求游客乘坐并收费。其中,“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等条款更是引起游客共鸣。

“其实游客无非是希望旅行体验更丝滑一些。”禾梓说,愿意拿出珍贵的假期出门旅行,基本做好了消费预算,“花出去的钱,起码得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就这么简单。”

此前,青海“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因为在景区门口5公里外设置游客集散中心,收取每人30元的摆渡车费而被广泛质疑。之后,景区宣布,从2022年7月12日开始,游客乘坐环保观光车免费,不再收取30元的车费。

“谁都不能赚钱的结果很可能是没人提供服务。”曾博伟说,需要警惕景区只靠小交通盈利的趋势,但也不能让景区赔钱运营,企业要生存,总要想办法创收,关键是如何平衡创收与游客体验,比如引导景区建立合理透明的交通收费体制。

曾被网友吐槽“按次收取乘车费用”的千户苗寨,反而是禾梓眼中的景区小交通经营典范。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门票中的小交通包含4程观光车票价,但要想游完景区,乘坐观光车平均要4—6程,超出部分需额外付费,每程5元。

网友吐槽“买了票还要花钱,感觉被坑”。禾梓却认为,景区有收费公示牌,车票上也标有价格和次数,并非强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票,关键单程车费在可接受范围。

在曾博伟看来,旅游感受本就是“千人千面”,很难说哪个景区做得更好。一些景区的大门是否有必要建那么远、是否真的出于环保考虑,值得商榷,但更重要的是交通费用是否合理、能否给游客提供附加的旅游体验,最终让游客心甘情愿地花钱购买服务。

他最近走访调研发现,吉林延边一些景区为招揽游客,甚至主动免门票、投入成本开发项目,反而比周边其他景区活得好,而一些自然资源或服务不佳的景区也渐渐被游客抛弃。“市场的惩罚是最大的惩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禾梓、林橙、张佩为化名)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超雄”胎儿,争 议 满满

网 球 裙 爆 火 成 辣 妹 必 备 单 品

国 产 美 妆 “烂 脸 式 营 销”

热门相关:军少夜宠:小甜妻,乖!   首席的强娶豪夺:离婚365次   翻天   文娱缔造者   末日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