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从一到八,我国空间货运能力持续提升
新华社海南文昌11月16日电 题:从一到八,我国空间货运能力持续提升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赵叶苹、张瑞杰
11月15日晚,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派送新一批次太空物资。
这是我国自2017年4月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建立独立自主、功能齐备的空间货物运输系统以来,第八次发射货运飞船。从2017年到2024年,从天舟一号到天舟八号,我国空间货运能力发射一次,进步一次。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能力、姿态控制能力、货物装载能力等均持续优化。如今,“太空送货”,变得越来越从容。
“在太空干事业,‘一砖一瓦’都得从地面运上去。空间货物运输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志辉说。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主要为空间站运送所需食物、水、燃料及科学实(试)验器材。天舟一号任务的顺利实施,是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天舟二号到天舟三号,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证;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有效地保障了空间站组装建造;天舟六号之后的货运飞船,开始负责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所需物资。
8次飞行,每一次任务都至关重要、特点鲜明。
天舟一号备受瞩目,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中国空间货物运输系统空白。二、三、四、五号是组批生产,总长都是10.6米,寿命一样,最大起飞重量一样。不过,“四兄弟”虽然长相相似,“性格脾气”却各有不同,比如,天舟二号按照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3个月的需求进行配置,天舟三号起,装载货物更加充沛,可以保证3人在轨驻留6个月的物资;天舟四号增加了多个精巧的设计,比如货包标识标签上做了颜色区分,货格盖板的固定方式也由螺丝改成了尼龙搭扣,航天员找货、取货都更加方便。
天舟五号是中国空间站建成前的最后一艘“货船”,最大特点是创造了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从按下发射按钮到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仅用了约2个小时,时间大幅压缩。天舟六号整船物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20%,“带货”实力再升级。天舟七号则创新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自天舟八号起,这一方案“升级”为货运飞船的标准交会对接模式。
“2小时创下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但3小时并不是倒退。相较而言,3小时模式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任务执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相关专家说。
8次飞行,每一次发射既是执行任务,又是验证技术。
飞船制导导航和控制(GNC)能力日益成熟,行动更加从容。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例,这项被称为“万里穿针”的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基本技术之一,需在GNC系统的驾驭下全自主完成。从6.5小时到2小时,再到现在的3小时标准模式,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一次次经验积累、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次探索升级。
还有更多的飞控技术也在升级。航天员长期驻留对货运飞船的保障及时性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从天舟八号开始,天舟货运飞船团队通过升级GNC控制器软件、优化飞行程序设计、精细能量平衡分析等手段,让发射时间的选择变得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