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效
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人民网银川11月12日电 (记者阎梦婕)近日,在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工作交流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推动开展的“宁夏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分析”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经验交流。
生态资源本底调查是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全新领域,宁夏开展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建立生态本底数据库,科学评估全区生态资源现状、受损及修复状况,为构建“一河三山”(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宁夏生态资源本底调查按照“实事求是调查、体现地方特点、科学严谨评价、系统全面分析”的原则,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基底,建立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资源分类体系,全面查清查准全区生态资源家底,构建以生态修复成效评估、问题靶向定位、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资源诊断性评价。
为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宁夏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宁夏自然资源厅邀请中科院院士及各领域权威专家对《宁夏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实施方案》“把脉”定向,出谋划策,进一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细则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同时,组织协调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水利厅、生态环境厅、气象局等部门共收集到42类、3.5T数据,并完成统一数据坐标、统一数据格式等工作,形成宁夏生态资源本底调查数据清单。
宁夏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立足于宁夏地理格局、功能、位置等特点,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综合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在国土调查二级分类的基础上细化三级分类,构建了生态资源分类体系,并对各类生态资源的数量、质量、保护修复等生态资源现状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全区生态资源禀赋状况。对全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沙化、矿山开采及历史遗留矿山等生态损毁状况开展调查,查清生态资源受损位置、面积及程度等情况;结合宁夏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宁夏统计年鉴等数据,调查国土开发强度、放牧压力、极端气候、地质灾害等生态胁迫因素开展调查,构建生态资源本底数据库。
在生态资源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宁夏还对全区“一河三山”重要生态功能区、各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各类生态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区域展开诊断性分析,探究生态资源的现状特征,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资源诊断性评价。同时,以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为试点,开展试点验证和指标评价。结果显示,2019年以来贺兰县整体生态状况稳定,趋势呈现向好。
下一步,宁夏自然资源厅还将基于生态资源本底数据成果,制定相关标准,形成一套生态考核评估体系,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等工作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