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担当时代重任|黄大年:心有大我,科技报国!
黄大年,广西南宁人,1958年8月28日出生。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家。2017年7月,黄大年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年9月,被评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9年9月,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黄大年长期从事探测技术研发,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与世长辞,享年58岁。
2024年9月1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黄大年被追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心有大我,科技报国!”
2009年12月24日,51岁的黄大年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悄然走进吉林大学。回国第六天,黄大年入驻吉林大学地质宫,成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九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5年间,国家财政投入该项目约4.4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当时国家一项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深探项目,黄大年任该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如此庞大的项目,如何有效组织科研力量让项目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下取得成果,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黄大年站出来,提出“公司化”“绩效化”管理理念,“借鉴欧洲大公司的相关管理经验,在总目标下,赋予相关负责人具体任务,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
有人说,黄大年“不食人间烟火”。项目启动要先写规划,有些专家承担的科研任务比较多,不能全程参加,他不论名头大小,一律通报:“如果想要点卯挂名,就不用来了。开论证会,无论什么人在场,他发言从不穿靴戴帽、寒暄客气,而是直面问题,一针见血。第九项目,很多机构和单位想要分一杯羹。不看介绍材料,不提前通知,他直接钻进人家的实验室和车间,查验对方资质水平。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个半死”。后来对方发现“居然连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有人说,黄大年“吹毛求疵”。他认为“尖端的技术要有先进的设备”,要求设备采购货比三家,提交调研报告;他强调“技术指标不能模棱两可”,任何一项说不清楚,他都不予签字;他要求 PPT 演示“无懈可击”。不到最后期限他都会一遍遍修改完善,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更让一些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还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必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不少人叫苦连天:“我们是科学家,不是机器人!”而对黄大年来说,这个软件就像是一片安眠药,吃了,就睡得好;又像是一颗兴奋剂,点开一看,提笔就列出一个问题单,往往又是一夜无眠……
黄大年,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你的科学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召唤着后来人不断投入振兴祖国的洪流;你的家国情怀就像一座灯塔,为更多海外赤子照亮回家的路;你的言传身教,就像一盏烛火,永远辉映在学生们心中。
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之中,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