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研究员4个博士学位,“注水”的学历糊弄了谁

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公布的“95后”研究员赵子健,其简历称自己拥有“四博士两博后”以及22项社会兼职,受到舆论关注。10月10日晚,该研究院发布说明称,已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并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目前,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已经向赵子健简历中提到的行业协会进行核查。

跨学科青年人才固然值得赞誉,不过赵子健研究员简历中叠加的各项“学术荣誉”,却似乎不太符合正常的学术人才成长规律。普通人30岁左右读完一个博士,然后接着申请一个博士后,已经算不错了。而赵子健一口气读下来四个不同专业的博士、两个博士后,而且还是一位95后,这实在太夸张了。舆论关注他,网友质疑他,其实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想法。

现实情况证明,“少年得志”的故事在互联网无法存活太久,随之而来的是多个“查无此人”的撇清声明。目前,中国抗癌协会方面已回应,赵子健在该协会会员名单中“查无此人”;北京大学方面回应,其列出的北大博雅民营企业家智库、元培专家人才库高级智库均不是北京大学的官方智库。研究院的初步核查结果也显示,其声称的四个博士学位中,只有一个获得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有两个博士学位均是在线课程,无法认证。显然,这是一份“含水量”不低的个人简历,看似“炸裂”的履历背后,实则是过度“自我包装”,甚至涉嫌造假的“美颜作品”。

一些网友把“4个博士2个博后”当笑话看,但这不是笑话,是需要直面的学历乱象。这样一份明显异常的简历,聘任单位愣是没有发现疑点,还堂而皇之地公之于众,只是粗心大意吗?个人沽名钓誉,机构岂能“臭味相投”。本来容易且应该事先查核的事项,要么不去查,要么心存侥幸,结果等到“舆论发现”,才肯果断出手解决问题,这样的操作并不可取。学术机构理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履行好守门人、监督者的责任。社会期待学术机构理当吸纳更多潜心做学问的真博士,而不是四处忽悠、专注于给简历“注水”的“水博”。

此事不仅警示相关研究机构要强化审核流程,更有必要完善评价体系。拥有四个博士学位还有22项兼职,这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有“以貌取人”的浮躁就会有迎合的需要。不论是研究机构还是高校,都应该招点真博士而非“水博士”,不能只看论文量等“表面文章”。只有个人和机构都形成崇本务实的良好氛围,才能少些对浮名虚荣的追逐。只有破除唯学历人才评价体系、关注人才的真才实学,才能让浮夸学历故事再无生存空间。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责编:王蓉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