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美国NASA全球跑,间谍到底谁在搞?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人类登月先驱,太空探索的代名词。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航空航天机构,那蓝色的“肉丸”标承载着无数人对于太空的幻想。五十四年前,当阿姆斯特朗初次踏足月球时,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更是让NASA的形象变得无比光辉伟岸。
从那以后,世界上有许多人都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关乎到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各国应像《流浪地球》里表现的那样,与NASA齐心协力向着太空进发。
其实,“摒弃隔阂,同心协力”并非只是电影里的构想,在“太空竞赛”末期同样的确出现过这样的珍贵时刻。只可惜,随着世界纷争再起,那份难能可贵的合作终成泡影,各国又陷入了新一轮竞赛之中。
那么在这纷纷扰扰的许多些年里,NASA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到底是人们想象的那座“文明灯塔”,还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长矛利剑?
巧妙伪装
在探讨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虽然NASA的的确确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设立的目的和研究项目是为了赢得“太空竞赛”,更加宏观的说,是为了服务于美国。所以自诞生之日起,NASA这个名字就无可避免得和“对抗”一词挂上钩。
相较于和专职攫取全球利益,稳固霸权地位的美军而言,NASA的研究性质为它抹上了一层人畜无害的科研色彩。但其实我们从NASA的人员构成就能看出,他们和军方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以最为核心的宇航员为例,NASA中的宇航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社会中所招募的平民宇航员,隶属于联邦政府公务员编制,他们之前可能是学者、工程师或科研人员;而另一类,则是正儿八经的美国军人,它们被选拔于空军、海军或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并且担任的大都是飞行器驾驶员等核心职位,比如美国大部分的登月宇航员,要么是军人出身,要么就是军人。
除了宇航员外,NASA还从军方手里拿到了大量的飞机用于研究,包括但不限于WB-57、U-2、SR-71这种专职高空飞行的侦察机。当然,NASA对外向来都是声称只是将其用于气象研究。
这是个很好的理由。
世界各国将高空侦察机改成气象侦察机的做法不在少数,因为它们在拍摄、监控火箭发射或航天器回收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诚然,NASA的确拿它们进行过不少相关工作,比如“龙”飞船和波音“星际客机”的回收任务中,能飞上两万多米高空的WB-57都成功捕捉了目标轨迹,并引导地面上的回收团队尽快到达着陆区域。
“龙”飞船回收时,WB-57F捕捉到的影像
然而,稍微了解一些军事知识的人都清楚,这些高空侦察机当年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造成过多大的困扰,特别是像SR-71“黑鸟”这种性能达到“双三”(三万米升限,三马赫速度)的怪物,隔三差五就飞抵亚洲上空侦查,苏联、中国、朝鲜等国总共发射了几千枚防空导弹,可在它服役的三十多年里愣是没被揍下来过一架,所以不可能因为它涂上了个NASA标,就彻底变成“白莲花”了。
事实表明,人们的担心并非多虑,美国军方的确拿NASA的飞机干过间谍飞行的勾当。
比如在1960年5月1日,美国的U-2“蛟龙夫人”侦察机就被苏联S-75导弹干下来一架,飞行员鲍尔斯被俘,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宣布封锁消息,但不知情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仍称:“美国派往土耳其阿达纳的一架气象探测飞机失踪”。
这种说法正中苏方下怀,当苏联拿出照片等证据时,美国的说法不攻自破,而在这一过程中将其他U-2侦察机涂上“肉丸”标志,帮助美国军方制造谎言的NASA,也跟着陷入了舆论漩涡中。
被俘的U-2飞行员鲍尔斯
“鲍尔斯事件”过后,NASA掩护美军的侦查行为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于是美国人索性破罐子破摔,将NASA的飞机屡次派往敏感地区执行侦查任务,其目的显然为军方从事间谍活动。
隶属于NASA的WB-57F,最近多次出现在冲绳岛上空
其实,NASA除了暗地里帮助军方干过些欲盖弥彰的事儿,在明面上也进行过不少军事相关的研究。比如在对第四代战斗机早期气动领域的探索上,NASA就提出过不少大胆的设想,其设计的F-15S/MTD技术验证机广受航空迷们喜爱,甚至频繁出现在各类空战题材游戏中。
《皇牌空战7》里的F-15S/MTD,外形极具科幻感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NASA在进行各类实验时,可以明目张胆的起飞自己的战斗机护航。
NASA的F-15D战斗机
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NASA都不可能是“人畜无害的航空航天组织”,那些被涂上NASA标志的军机,就像是穿上JK的武装少女一样,是一种能够巧妙融入环境却又无比危险的存在。
今时不同往日
伪装的巧妙归巧妙,但这些年来各国之所以没怎么对NASA发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确做了不少贡献贡献,另一方面则是不愿意因为这种事情而和美国闹掰,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是忍忍就过去了。
但太空竞赛后,一切就大不一样了。
飞鸟尽,良弓藏。
以刚刚过去2022年为例,去年美国给NASA的拨款为240.4亿美元,占总财政支出的0.4%。而当年在实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美国则投入了25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000多亿美元),占GDP的2.55%。
预算的大幅削减,使得NASA空有一腔热血,奈何各种项目进程缓慢无比,重返月球一拖再拖,火星计划遥遥无期。更别提还有国际空间站等着“续费”,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维护和修理……
这每一项庞大的计划背后,都有一笔让人头疼不已的庞大开销,要是没钱的话,任何“心系太空”的大胆设想都会变为一纸空谈。要知道,载人登月的老黄历已经翻了五十四年了,尽管目前还没人赶上,但若不再往前多迈几步,NASA所那“为全人类谋未来”的口号又何以为继呢?
为了能拿到更多的预算,NASA只能抛弃多年以来与他国合作探索太空的模式,转而迎合美国国会的胃口,再度走上那条“竞争”路线。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NASA与中国同行接触。尽管该法案对于太空探索有害无益,并引起了美国天文学界相当一批科学家不满,但美国国会却对此相当满意。
从2017年开始,特朗普和拜登两任政府均在为NASA不断增加预算,尽管和这点钱在各种为人类开创未来的天文项目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显得那样的杯水车薪,但对于捉襟见肘的NASA而言却尤为重要。
美军的军费预算差不多是NASA的30倍
所以,“竞争”便是如今被NASA奉为圭臬的财富密码,哪怕是此前政治光谱上温和中立、对华态度颇为友好的比尔·尼尔森,在2021年担任NASA局长后,也瞬间变成了“沃尔夫条款”的忠实鼓吹者。
要是说NASA仅是重回单打独斗的“竞争”老路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诘问时,已然出现了些“说胡话”的症状了。
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去年四月NASA的这位尼尔森局长,就曾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记者会上,借俗语“跳探戈需要两个人”阴阳怪气。而且还指责他国:“缺乏透明性以及合作的意愿”。
而根据新华社此前的报道,我国正在进行的“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已经有17个国家的项目加入了中国空间站,包括波兰、德国、挪威、法国、西班牙、印度、比利时、日本、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秘鲁等国。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还不太清楚尼尔森所说的“缺乏透明性以及合作的意愿”究竟指代了了谁。但至少,现在那个为了经费不惜“低眉折腰事国会”的NASA,早已不配站在往日的成就之上品评他人。
写在最后
作为创立了65年的航空航天机构,NASA所做的事情很难一言蔽之。那个向着星辰大海奋力进发的年代固然值得回味,但人毕竟不能永远的活在回忆中,终究得回到现实,透过粉饰看清事物的真谛。
热门相关:骑士归来 重生初中:学霸女神,超给力! 围绕着性的同居 苏醒的秘密 人间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