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自行车加速出海
自2019年被商务部认定为天津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行车)以来,自行车业已成为天津外向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据天津市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0余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自行车产业链条,整车产量和出口额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作为基地建设的核心区之一,荣获“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基地”“天津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行车)”等诸多荣誉的天津市静海区,在推动自行车业高端化转型和“走出去”过程中表现抢眼。2022年,静海区累计生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841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电动自行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6%。
天津市静海区委书记刘春雷说,静海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打造静海“先进制造创新区”,进一步推动自行车等相关产品出口品牌化、高端化,拓展贸易平台的开放性、多元性,带动自行车电动车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中国自行车电动车之都、静海五金制品出口基地等优势,持续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大力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国际合作,切实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让更多经营主体“走出去”,把更多好企业“引进来”。
转型升级走出去
近日,记者见到天津市远东蓝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金全时,他正忙着往一楼的会议室搬运进口自行车零件。企业的快速发展,让仓储成了幸福的“烦恼”。
“2017年,公司的零件仓储还不需要这么大空间,因为共享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的快速发展一度给行业带来较多订单,不少企业能以需定产、实现‘躺赢’。但随着共享单车的降温,公司自2019年起转型的压力和危机感加大,不再沉醉于低端的公共自行车市场,转而向外贸出口领域发力,研发拓展欧美市场、更高端的力矩电动自行车。目前,公司已由过去主打国内公共自行车市场的企业,变身为出口额占比超过60%的出口型自行车企业。”翟金全说。
该公司的转型案例在静海乃至天津市的自行车业都很有代表性。在第21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北方展)的40余家静海区参展企业中,有相当多企业表达了转型升级的意愿。“自行车行业迈向高端化、电动化和加快走出去是大趋势。公司天津工厂生产的轮毂电机、三轮车电机等,不少有意向的海外客户通过这次展会,同我们搭建了合作渠道。”八方(天津)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占传杨说。
商务部门为加快天津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行车)建设一直在努力。静海区商务局副局长刘小霞说:“疫情期间,港口拥堵、船舶运力紧张,导致一舱难求、集装箱供应紧张,带动海运价格飙升,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静海商务局邀请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与自行车出口企业开展合作,解决了自行车企业货仓需求、降低了出口成本。”
过去3年,出行方式的改变引发自行车出口大幅增长,但自2022年上半年开始,国外客户库存趋于饱和,目前仍处于前期订单消化阶段,自行车出口企业普遍反映订单大幅减少。对此,静海区商务局联合静海海关,组织艾暾、富士达、捷安特、旭峰等重点自行车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政策培训会,对海关监管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式帮扶措施,推广跨境电商出口B2B新通关模式,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便捷通关、优先查验”海关配套政策。同时,就RCEP降税清单、累计规则、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原产地认证便利化措施诸多企业关心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提升企业享惠用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企业借助RCEP优势,扩大与东北亚、东盟、欧盟等国家的经贸往来合作。
“为减少企业‘出海’风险,静海区商务局还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定期上门开展服务。2022年中国信保解决自行车企业核心买家1240万美元信用额度,确保企业在手的2600万美元外贸订单顺利执行。”刘小霞说。
产业集聚谋创新
自行车行业看似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轻工类子行业,但要打造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科技创新是“必修课”。
记者见到优贝(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宗伟时,他正在调试一辆“EZ”品牌高端表演车。“像这样的两用自行车,既能当作平衡车骑行,又能当作普通儿童自行车使用,在海外电商网站能卖到每辆200多美元,已连续出口20多万辆。目前,公司出口自行车数量占比高于内销市场,但内销市场增速快于国外。在同款同品质的前提下,国外卖得更贵一点,正是较高的技术含量给了企业更多的定价底气。”马宗伟说。
目前,优贝麾下80%的零件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公司拥有专利155项,其中国际专利15项,发明专利3项。
自行车行业涉及的产业链条较长,涉及的工业门类较多,为推动全行业“强链”“延链”,静海区工信部门引导企业加速创新,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静海区工信局副局长张文娟说,2022年以来,工信部门协助爱玛、优贝、富士达等整车生产企业增加活性炭吸附设备与催化燃烧设备、改造电镀和烤漆工艺、建设公共电镀环保岛和改造烤漆工艺等,推广先进清洁技术,推动企业清洁化、绿色化生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三大件,为引入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静海建立链长负责制,制作“招商地图”,实施“挂图作战”。静海区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丽说:“我们制定了《静海区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对引进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新引进外资企业明确扶持政策。目前,新引进的重点项目有爱玛机电电动车电机制造项目、八方电气二期项目、蚂蚁新能源项目等。”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静海区电动车(自行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紧密,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张文娟说,围绕爱玛科技项目落地和扩产,静海吸引紧固件、车架、鞍座、电机等重要零部件供应商集聚,2022年,全区新引进全福鞍座、八方电机等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链配套项目,2023年还将建设自行车轮毂、电机项目,进一步实现以区促链、以链集群效应。
问需于企优服务
虽然静海已形成良好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生态,电器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产业链核心部件配套日趋完善,但目前电池、电控系统仍存在部分“短板”,企业在制造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静海要进一步推动自行车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实现区域品牌向世界品牌迈进。一方面,应完善全产业链条,加大资本市场的力量破解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另一方面,培育更多高端品牌,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政策等方面做足文章。”静海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崔廷贵说。
为鼓励静海区内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静海区相关部门明确,将进一步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更多战略性新兴企业加速成长,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企业的资金、政策等支持力度,推动全市制造业创新升级。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告诉记者:“园区协助打通‘出海’的最后一步,其中,自行车已被检验检疫定位为免检产品,但为了保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会不定期进行免费抽检,保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同时静海海关(原检验检疫)率先研究和推广‘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货物滞留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静海区将以前每月20日开展的企业服务日变成每天都是企业家服务日。在推进‘双万双服促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与企业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现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静海区政务服务办副主任田琴说。
自2007年以来,以传统轻工产业高端化转型和推动自行车企业“走出去”为“抓手”,静海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在数字化升级改造、产品高端化发展、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目前,静海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共有上市企业1家、天津市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市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