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街道打造“上谷未来”环高校创新圈

校区、街区、园区、社区探索“四链融合”新模式

每日商报讯 昨天下午,由拱墅区委统战部、上塘街道党工委、街道人大工委、拱墅区科技局、九三学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服务联盟联合主办的“之江同心·九三创吧·上谷未来——光电生物芯片与人工智能产学研专场活动”在拱墅区上塘街道杭州Tcar汽车文化主题公园会议中心举行,市、区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完成产学研合作签约

未来在上塘绽放“科技之花”

“九三创吧”作为九三学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服务联盟倾力打造的品牌,致力于成为开展学术沙龙、项目路演、产学研交流对接的综合性平台,推动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开花。

现场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九三学社西湖大学支社和浙大城市学院支社与上塘街道签署了产学研合作意向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上塘街道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签约的九三学社浙大城市学院支社主委王霁云介绍,他们将结合学院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比如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领域,让更多科研项目能与本地经济结合最终落地,未来产学研合作将整合更多的资源推动、助力本地企业发展。

同时,来自西湖大学、中科加禾科技有限公司、浙大城市学院等单位的四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项目路演,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

为什么这里会开出“科技之花”?上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诸葛建清表示,街道作为杭城的第二文教区,教育禀赋深厚、人文资源荟萃,辖区内有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树人学院等十余所学府。街道基于地缘优势以及周边高校资源,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上谷未来”环高校创新圈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校地企合为特征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去年以来,上塘街道先后落地了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等多个重点平台。

四区联动探索“四链融合”新模式

打造“上谷未来”环高校创新圈

本次专场活动,是上塘街道打造“上谷未来”环高校创新圈的一次试水。

这个圈具体在哪里?它主要是以浙大城市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为基点,石祥路—沈半路—绍兴路—东教路的圈层创新区域。

今年,上塘街道全面融入“环高校科创带”建设,谋划提出了“上谷未来”环高校创新圈建设,以大学校区、创新街区、产业园区、商务社区“四区联动”为路径,探索形成“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新范式,积极构建“校内培育+环高校转化+拱墅成长”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一区、两院、三中心、多平台”的整体布局。

据悉,“一区”,即皋亭科创商务社区,已于9月正式投用,承担整个创新圈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打造科创增值服务“两类事”,提供11大类54项具体增值服务。目前,共服务企业400余家、员工2500余人。

“两院”,则是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当前,位于Tcar的港理大杭研院轨道交通智慧中心已引进全职博士3人,申请发明专利2项,引进孵化企业2家;浙大城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整体已于7月正式投用,目前已引进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4人,申请发明专利2项,引进孵化企业4家,预计全年完成研发投入900万元。

“三中心”,其中脑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及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已有6个项目在这里落地转化;边缘智能技术与装备概念验证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均已完成申报材料准备。

“多平台”包括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运河汇和CC梦工场、中建材、中城交发、央广云数、浙江大学杭州校友会、华中科技大学浙江校友会等,涵盖天瑞、吉瑞、欣瑞大厦等10余幢科教融合及可承载创新资源的重点楼宇空间。

其中,占地面积近60亩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全力打造无人技术研发中心、智能装备制造孵化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总部,据悉,它也是拱墅区唯一的全省千项万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