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奏响收获与希望的交响曲

通讯员 周重新

秋风送爽,稻香四溢。黔东南州的田野演奏着收获与希望的交响曲。

在岑巩县水尾乡的水稻制种基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声,将金黄的稻穗瞬间剥离,变成了一颗颗饱满的谷粒。这些谷粒通过输送管被送到路边的运粮车中。

“今年的水稻长势非常好,颗粒饱满,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不少。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水尾乡新场村村民陈良东说。

目前,黔东南州232万亩水稻已全部收割完成,其他特色农业产业也迎来丰收。在雷山县、从江县等地,葡萄、百香果等水果挂满枝头,香气扑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施秉、黄平、镇远、三穗、岑巩等地太子参也喜迎丰收。种植基地里,村民分散在行垄间,手拿短锄,忙着挖土、挑选、装筐。

“我今年在黄平县新州镇沙井村桃花坪种植了20多亩太子参,前段时间在采收的时候留了一部分做种子,这样就不需要再去采购种苗了。”沙井村太子参种植户费安珍说,除了成本,每亩利润在5000元左右,用工每天50人左右,一年支付劳务费7万元左右。

随着秋收渐渐落幕,秋冬种又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悄然启动。

耕地、垄土、放苗、施肥……在黎平县高屯街道湘贵中药材种植基地里,60余名村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正按种植要求栽培玉竹。

潘桔香是高屯街道古顿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让她心里十分踏实。“我主要负责松土、挖沟,其他人负责播种,一天收入120元,蛮好的。”

10月28日,笔者在凯里市舟溪镇新中村新中大坝油菜育苗基地看到,一垄垄油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乡亲们有的除草、有的扯菜苗、有的开始移栽。

新中村今年实施稻油轮作,收割水稻后及时轮作油菜,不仅能推动耕地高效循环再利用,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频率,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实现耕地高产高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7日,黔东南州秋粮收获面积332.30万亩,占种植面积337.56万亩的98.44%,总体快于上年同期。全州秋种已完成246.63万亩,其中粮食0.88万亩,油菜(直播+移栽)67.30万亩,蔬菜68.14万亩,其他作物110.3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