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王锁明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怎么办?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坚定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是顺势而为的战略决策,也是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现在,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如果对外部市场和技术产生依赖,一旦遇到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就容易使国家发展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发展下去。作为面对当前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战略应对,党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战略考虑,充分体现了我国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要求,有助于加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1234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加快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无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有助于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国内市场,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在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主动作为。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这种模式对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个别国家推动所谓“去风险”“小院高墙”“友岸外包”等,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打压和围堵。同时,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国内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构成了我国发展模式调整的客观依据。提出国民经济循环须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出来,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兼顾了实现经济安全和提高经济韧性,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主动作为,有助于增强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韧性和安全性,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建立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党中央提出建立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既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也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拥有超大规模人口和市场优势提供坚实基础。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而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这意味着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庞大内需潜力,通过挖掘内需潜力,可以减少对外需和外部市场的依赖,特别是在面对外部冲击和技术封锁时,依靠大市场内部分摊的方式可以稀释冲击强度及其影响;同时超大规模人口和市场优势,可以容纳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通过发展创新经济,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广阔的试验场和应用场景。此外,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我国具有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实现创新收益。这有助于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为我所用,推动国内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所以,超大规模人口和市场优势是我国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也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坚实依托。

推行扩大内需战略提供政策支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为建立强大的内需体系和国内市场,国家层面出台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这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增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扩大内需政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开始明显上升。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峰值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50.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4%。未来一个时期,随着一系列促消费、稳投资政策举措的持续发力,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过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资本、技术、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可以提升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此外,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可以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供市场空间;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可以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制度型开放等措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为国民经济循环注入新的动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根本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能够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根本保障。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政党属性决定了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能够居中协调各方利益,平衡各方诉求,促进公平正义,减少摩擦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其次,党拥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在遇到各种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挑战时,党能够迅速调动各方资源,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例如,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以及应对“卡脖子”难题等关键时刻,党历来靠前指挥、万众一心,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再次,党坚持和践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之魂,也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中国式工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产业能力。如今,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只要我们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把握好运用好我国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条件,就有能力建立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页1234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